首页题目详情

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PN17.5kWf1 = 50HznN =950rmin,额定负载时,定子铜耗、铁耗共为1.2kW,机械损耗为700W,忽略附加损耗,试计算额定负载时的转差率、转子铜耗、效率。

问答题
2021-06-07 09:45:10
0340
参考答案: ...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科目:电机及拖动
学科:电气工程
感兴趣题目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PN = 10kW,UN = 110V,nN = 1500 r/min,Ra = 0.096 Ω,ηN = 84%,试计算: (1) 直接起动时的起动电流Ist,是额定电流的几倍? (2) 如欲限制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5倍,采用电枢回路串电阻的起动方法时,电枢回路应串多大电阻?采用降压起动方法时,起始电压应降为多少伏?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PN = 17 kW,UN =110V,IN = 185 A,nN = 1000 r/min,Ra = 0.036 Ω 。试计算其固有机械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时,带恒转矩负载稳定运行,则转差率s( )临界转差率sm。
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时,随电压降低,最大电磁转矩( )。
上海施贵宝公司的管理创新上海施贵宝公司是中美两国在我国境内成立的第一家西药制剂合资企业,又是完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优良生产质量规范(GMP)”进行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制药企业。该公司先后通过美国、新西兰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加拿大卫生保健局(HPB)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制剂产品可以出口北美和新西兰市场的制药企业。十几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企业管理创新,进行着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管理思想上创新管理创新,首先要在管理思想上创新。这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也有个机制,这个机制产生于企业内部环境与企业创新的氛围中。具有创新机制的企业,对管理创新具有推动和激发的作用,反之则不能有效推出管理创新。上海施贵宝公司已成立十多年,在合资企业中成立较早。由于当时许多经营法规并不完善,因此,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照搬美国投资方—美国施贵宝公司的做法,又不能按国内国有企业的一套做法,而是坚持走学习型、创新型路子。该公司真正在认识上、观念上、措施上到位,以管理创新对变革作反应,并把变革作为机会加以利用。把创新作为对付竞争环境变化的需要,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该公司在管理思想上,主要在四个转变上下功夫。1.从传统企业和管理目标多元化向管理目标单一化转变。每年企业都有明确的目标,公司的领导、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追求管理的卓越和创新,从而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2.从企业被动型管理向企业自主化管理转变,让企业成为管理的主体。公司内部建立了CMP和质量、财务、安全等内部审计制度,形成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制,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管理人员的智能和潜能,创造性地开展创新活动。3.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上海施贵宝公司将市场占有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只有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坚持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都以市场为导向,一切为市场需要服务,在营销工作中,坚持加强市场研究,讲究市场策略,重视市场投资,完善营销机制。针对药品的特性及其特定的用户,确定了“自销与通过商业渠道销售并举”的原则,以形成销售、服务、消费、制造的良性循环。4.从封闭型的企业管理向国际通行的现代管理转变,并密切注意吸取国外现代管理的信息,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如他们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为我国实施非处方药提供了一些经验、建议和措施。该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成立单独非处方药销售队伍的公司,大力开发非处方药(OTC)市场,扩大公司市场份额,积极开发医院和药房的销售,积极传播和促进药房的零售工作,努力塑造品牌,制订一个雄心勃勃的新产品上市计划,建立第一流的非处方药(OTC)销售队伍。(二)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创新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一个个具体的环境中实现的,由于分工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以达到企业目标,同时,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应是企业管理中对人管理的最高目标,它也是以人为本管理的真正要旨。上海施贵宝公司的主要做法如下:1.公开择优招聘,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招聘工作严格贯彻“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2.实行绩效评估,发挥激励导向作用。3.引进竞争机制,改革分配制度。每年都要在同行业内或委托咨询机构调查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以此确定公司合理的工资价位。4.重视培训,强调学习。该公司为加强员工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岗位培训。例如,新员工必须进行上岗前培训,以学习了解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劳动合同、员工纪律、行为规范、安全生产、质量意识等;营销人员每季度进行有关营销策略、销售技巧和产品知识的专业培训;生产人员进行GMP的管理专项培训;管理人员每年集中培训两三次,请国际专业培训公司讲授管理知识和技巧,指导员工学习掌握有关洽谈及领导沟通技巧、部门冲突处理技巧及时间管理、团队精神、企业形象、学习型组织等知识;技术和管理骨干,则要出国参加专业培训或在国内参加专业培训班等。5.为员工创造发挥才干的条件,或创造使公司“人和”的融洽气氛。该公司通过培训,使员工提高技能和才干,并通过绩效评估肯定和发扬员工的工作成就,还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建立员工生日档案,公司为员工祝贺生日。在公司工作满五年的员工,公司领导要请这些员工家属到公司来做客,参观企业并共进午餐。(三)管理方法上创新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主要是实现管理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上海施贵宝公司把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最新成就引用到管理领域中来,如全面质量管理、统计分析、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库存管理、决策技术、市场预测技术、生产资源计划(MRPⅡ)、预算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如MRPⅡ系统,公司采用了BPCS软件,使计算机网络管理完整地覆盖全公司各生产、经营部门,使市场预测、原料采购、生产作业、产品成本、库存状况、财务控制和质量控制等数据全都纳入一体化管理,从而有可能以最少投入、合理库存量和最高生产效率来编制生产计划,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企业内部做到信息共享、决策科学和进行有效监督。另外,该公司还全面开展提高效率活动,制订节省成本、紧缩人员、提高效率的具体计划。这一活动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包括生产、销售、财务、技术各个方面。公司在生产上开展了缩短生产周期的活动,对主要产品成立缩短生产周期项目组,定期活动,设立专职效率经理,开展大幅度提高效率活动。车间人均效率提高50%,达到减人增产的效果。全面开展效率活动,包括销售效率、采购效率、新药上市周期缩短的工作效率和财务简化工作程序的活动。该公司在年度预算中把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四)经营思路的创新日本通产省曾对两个最大的优秀企业进行调查,得出四个结论:①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方面,经济效益一般;②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拓市场,经济效益较好;③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经济效益很好;④企业一手抓新产品,一手抓市场的开拓,经济效益最好。由此得出了管理、技术、产品、市场、服务五大创新的关键是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这一结论公布后在国际企业界和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上海施贵宝公司牢牢抓住了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他们在新产品开发上有五年滚动计划,每年都要上市两三种新产品;新产品上市又有详细的上市促销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策略,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和市场占有意识。为了更好地占有市场,上海施贵宝公司成立了仓储分发部,把仓库、分发、车队归并为一个部门,加强合作,强化管理,保证GMP。在全国设立了14个分发库,售后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如98%以上的产品在接订单后2天内送到客户手里(除超出客户使用的额度外),设立这一部门后,效率提高,费用下降,效果非常好。在国外设有专门的分发公司,而国内企业一般是通过商业部门销售,不设立全国的分发部门。面对国内应收账款较多和三角债严重的情况,上海施贵宝公司对客户实行了资信管理。其办法是通过建立客户资信控制与管理系统,对客户企业的创建情况、销售历史、还款率等资信情况都有完整记录,并根据客户资信状况的变化而调整销售政策。该公司还设立了专职的资信与收款小组,强化了收款工作,使公司应收账款处于良好的状态。   (资料来源:http://www.scutde.net/t5courses/0508-mhdjclehij/anli25.html)请认真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下列问题。1.上海施贵宝公司的管理创新涉及哪些方面?2.上海施贵宝公司为什么能在管理上有创新?3.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
吉星保险公司人物:冷科长——XX保险公司赔偿支付科科长。男,40 多岁。工作认真,性格内向。牛先生——XX保险公司赔偿支付科赔偿分析员。男,38岁。业务能力强,脾气倔犟。中午快下班的时候,公司老板打电话向冷科长布置了一项紧急任务,并特别强调一定要在下午2点以前办好。于是,冷科长拦住了正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牛先生,请他把吃午饭的时间变动一下,要么在科里吃一份盒饭,要么推迟一会回家吃饭,以便把这项急件突击出来。其实,这项工作并不复杂,他要求在一大摞保险卷宗里,把几件事故索赔案卷查出来。冷科长知道,这件事情对于牛先生这样一个业务熟练的老手来说,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只不过需要一点时间而已。可是,牛先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情愿。他说:“对不起,我还要到银行去一趟。而且,我还想趁午休时间干点私事,恐怕不能遵命。”冷科长非常不满意地说:“你怎么总是这样,每次让你干点儿工作,你就有事,你的事可以挪到下午办嘛。”“午休时间是所有职工都应享受的权力,你没权占用。”牛先生也气呼呼的顶了回去。两人就这样争执了起来。冷科长与牛先生的矛盾由来已久。两年前赔偿科的前任科长调离,有小道消息传来,说牛先生是新任科长的候选人。他也认为凭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可以当之无愧。但是,上级却从别的科室调来了冷先生当了科长。冷先生对保险索赔业务完全是一个外行,性格也不像前任科长那么热情、开朗。他总是冷冰冰的、一本正经、严肃认真,从来不开玩笑,也不善于与科里的人多来往,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牛先生觉得科长一点也不喜欢他,他推测冷科长多半是提防他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人。而冷科长觉得牛先生没有当上科长对他充满了敌意。像牛先生这样一个业务能力强的人,准会讨厌一个外行来领导他。前一段发生了一件事,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猜疑、隔阂。事情是这样的,牛先生突然得了流行性感冒,高烧不退,病得不轻,遵医嘱病休在家。在他休息的第四天,接到冷科长的电话,问他病好了没有,能不能尽快回科里上班,因为人手不够,工作都积压了起来。牛先生回答说,他的病还没有好,还在发烧,医生给他开了一周的病假,还需要休息几天才能上班。碰巧第五天特别好,牛先生感到自己的病好了不少,想出来活动活动,就骑上了他儿子的自行车,顺着大街蹬到一家修车铺修理车上的链条。这里距他家只不过十分钟的路程。可是,就在他修好自行车要离开的时候,一抬头看见冷科长正骑着自行车驶过。他敢肯定,冷科长也看见了他。当下一个星期他回到科里上班时,他觉得应该向冷科长解释一下。“冷科长,上周我去修车,是 ……”牛先生结结巴巴地开口了,一看到冷科长冷若冰霜的脸,他不知该怎样说下去。“好了,不用说了,我都知道。病好了就上班吧。”冷科长不等他说完就走开了。牛先生不知道冷科长都知道些什么,反正他知道冷科长是不会相信他的。又过了几周,科里有个高级赔偿分析员的职位出现了空缺。牛先生肯定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务。于是,他向科长提出了申请。但冷科长告诉他:“提升,除了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之外,也得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感。你的确是这里最敏锐的分析员之一。但这个职位要求个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你当了这么久的雇员,在这方面表现得太一般了。”科里的人都为牛先生打抱不平,让他去找老板提出控告,不能就此罢休。牛先生生性倔犟,因为自己的要求被置之不理,感到非常丢人,就什么也不想说了。他只希望冷科长在这里呆不长,否则,他就要求调离。反正他是不能再与他共事了。现在冷科长要求他午饭时间加班,他就存心与他过不去。他在想,既然你说我工作没有责任心,那我就真的做给你看看,看你到底把我怎么样。冷科长也非常生气,他想,上次拒绝牛先生想晋升为高级赔偿分析员的请求是做对了。他太不负责任了,它的出勤记录一向平平,又不服从工作安排,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得到提升呢?现在他们俩的关系越来越僵。(资料来源:周文霞,孙健敏.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精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请认真阅读上述材料,试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问题。1.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冷科长与牛先生之间从未有过良好的沟通,你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如果你是冷科长,你会如何利用上任之初这个有利时机与包括牛先生在内的下属进行有效的沟通?3.面对目前的僵局,冷科长应该怎么做才能扭转局面?
三国刘氏集团的发展、壮大和没落在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有三大著名集团,即刘氏集团、曹氏集团和孙氏集团,这其中又以刘氏集团最为出名,书中描写着墨良多。刘氏集团最为出名之处就是文有诸葛亮、庞统两位绝顶谋士,武有关羽、张飞、赵子龙、马超、黄忠等五虎上将,可谓人才济济的超一流豪华阵容。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群贤聚集的群体却也只能三分天下而不得一统,最后甚至败落不复存在。当然,这里所指的刘氏集团不仅是指以刘备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团,还有以刘禅,即“扶不起的阿斗”为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领导集体。这样一个历史闻名的群体是如何创建、发展、壮大直至消亡的呢?接下来就来概览一下。   (一)刘氏集团的创建    刘氏集团的初创人员有三,即刘备、关羽和张飞。刘备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以织席为业;关羽乃河东解良人,在遇见刘备之前因杀势豪而逃难江湖五六年;张飞乃一屠夫。但就是这样的三人在黄巾起义的时候被官府的榜文吸引而至,得以相遇,一见如故,遂于张飞庄后的桃园进行结拜。这一段故事被后人称为“桃园三结义”,至此,刘氏集团的创建工作算是完成了。    (二)刘氏集团的发展    刘氏集团虽然完成了初创阶段,但紧接着下一步就是如何发展的问题。由于关羽、张飞皆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刘备虽宽以待人,胸怀大志,却也是机智不足,所以在初期的发展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在徐州失守后,兄弟三人还天各一方失散在各地,后经多方辗转,兄弟得以团聚,之后又得常山赵子龙,在武将方面更是如虎添翼,但是谋士不足仍是困扰刘氏集团发展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在刘备遇见了徐庶之后有了改观,先是大破曹仁、李典来犯之兵,后又用计取得樊城。可以说这是刘氏集团成立以来最为扬眉吐气的时候。但是好景不长,曹操用计将徐庶骗至许昌,使刘备痛失军师。但值得庆幸的是,徐庶在走之前举荐了诸葛亮,然后就引出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的一段佳话。紧接着,“博望坡孔明初用计”、“火烧新野”、“赤壁之战”、“袭荆襄、下南郡”等一系列故事的发生使得刘备终于可在荆州之地进行喘息。刘氏集团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三)刘氏集团的壮大    刘氏集团在刘备的倾力纳贤之下,文得“凤雏先生”庞统,武得黄忠、马超两员虎将,阵容越发整齐和豪华。在这样的情境中,刘备依赖诸葛亮的一系列计谋取得汉中之地,进而自封为汉中王。没过多久,在曹丕称帝后不久,刘备在众大臣的力劝之下也即位称帝。可以说这时候刘氏集团已经达到事业顶峰。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四)刘氏集团的消亡    刘备称帝即位后不久,因想替关羽报仇,便开始着手策划讨伐东吴之事,虽有诸葛亮一班大臣极力劝诫也无济于事,刘备心意已决。可以说,兴兵伐吴是刘氏集团发展道路上的转折点。先是兵未发而张飞遇害,后又在伐吴过程中被陆逊击败,退守白帝城,并在白帝城完成了刘氏集团领导人的更迭。此后,虽仰仗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可以上演“七擒孟获”的好戏,却也有因为刘禅的阻挠而有“六出祁山”无功而返的败笔。当诸葛亮星陨五丈原的时候,刘氏集团开始显现出颓势,并一发而不可收,最终被邓艾偷渡阴平,直下成都,刘禅心惧而降魏。至此刘氏集团宣告破产,不复存在了。   (资料来源:杨忠.组织行为学:中国文化视角[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请认真阅读上述材料,试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利用群体发展五阶段理论分析刘氏集团的发展历程。    2.从刘氏集团的发展中总结高绩效群体的特征及可借鉴之处。    3.运用多种理论分析如何克服群体中的“唯上”氛围。
揭榜的积极性有多高 厂里正式张榜招贤,宣布谁能解决三车间工艺上那个老大难的技术问题,就发给他奖金8000元,绝不食言云云。小吴看了,在心里琢磨开了:这个问题正巧是他在大学里写毕业论文时选的题目,来厂后自己对它又很感兴趣,私下搜集了一些数据,查过一些参考文献,对解决这类问题有了一些朦胧的设想。当然把握并不太大,别人已干了好几年没解决,难道人家都是“废物”?所以只能说有一半把握吧!可是,就算我解决了又怎么样呢?不错,既然出了告示,这8000元奖金大概跑不了,可是自己并不缺钱用,不稀罕这奖金。当然解决了它是对国家建设的一个贡献,但跟他的抱负比,只能算小事一件罢了。去钻研这个问题,要动一番脑筋,倒是有点吸引力的,还能接受锻炼、长知识。不过,估计这方面的收获也不会太大……对了,最要紧的是这事的成功与否,对他跟组里同事的关系会有什么影响,对这一点小吴是十分关心的。啊呀,真要搞成了,那人家会不会说我“好出风头”“财迷心窍”?坏了,多半会有人妒忌我、讥讽我、暗地绊我一下子,那就得不偿失了。不过,我真攻下了这一关,广播站会报道,我就会全厂闻名。但这又有啥了不起呢?切不可图虚名而招实祸呵!何况,若失败了,多么丢脸,人家会笑话我“不自量力”的,……他反复推敲斟酌,拿不定主意:去揭榜,还是不揭? 根据他这一番考虑,用期望论模型的术语和概念来加以表达,归纳如表8-1。 表8-1用期望论模型来表达小吴是否揭榜情况表 奖酬(R)取值范围给国家建设做贡献工作本身兴趣与挑战荣誉与同事关系奖金 绩效期望(E1)0~10.5 奖酬期望(E2i)-1~+10.20.30.50.81 奖酬效价(Vi)0~10.80.50.210.2 (资料来源:余凯成.燃起人民胸中热情之火[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9.) 请认真阅读上述材料,试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小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顾虑?请分析“好出风头”“财迷心窍”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2.用心理防御机制解释小吴这种既想干又不敢干的心理。这种情况对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 3.你认为公司张榜招贤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陷? 4.请用期望理论分析,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侵权责任法》第11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请运用民法原理分析:    (1)第11条规定的是何种侵权方式?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2)第12条规定的是何种侵权方式?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3)请对比这两条规定在侵权方式上的差异。
简述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某缝纫机厂与某纺织服装总厂签订了一份购买缝纫机的合同,数量为50台,总价款10万元,缝纫机由缝纫机厂用火车托运到纺织服装总厂。合同签订后不久,缝纫机厂就按照合同的约定向纺织服装厂及时运了50台缝纫机。但缝纫机厂向纺织服装厂收取货款时,纺织服装厂以“我厂正在整顿,无款可付”为由拒绝付款。缝纫机厂再一次派人去催要货款时,纺织服装厂已经分立为纺织厂和服装加工厂。纺织厂认为,缝纫机均划归为服装加工厂所有,不应由纺织厂代付货款;服装加工厂认为,合同由纺织服装厂签订,应和纺织厂共同还债。    问:(1)纺织服装厂以“我厂正在整顿,无款可付”为由拒绝付款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2)本案中谁负有债务清偿责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