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目
学科
试卷
登入
注册
首页
题目
详情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
)。
单选题
2021-05-14 08:51:44
0
26
A.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
B.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理论能够指导实践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科:
未分类
感兴趣题目
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
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
1.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等五种要素构成的观 点属于( )。
1.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
下列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影响砌体结构墙、柱允许高厚比的因素有( )。
影响砖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下列( )等优点。
下列关于减小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的措施,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影响钢筋和混凝土之间黏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
相关题目
7、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决定党的路线、通过新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三个历史性任务。
10、在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于在1957年底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大部分指标,取得了工业建设的一大奇迹。
7.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哲学范畴是原因与结果( )。
1948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明确提出( )战役后举行渡江作战向全国进军的战略设想。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 )。
《论十大关系》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第五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前五条实际上讲的是(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 )的原则
1、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 )演变而来的。
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简述非营利组织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部外制是( )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 )。
风险型决策
科学决策
这里可作为广告区域
专业远程教育题库
微信扫码关注 无忧题库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