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目
学科
试卷
登入
注册
首页
题目
详情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可有效调节经济运行,达到供求平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不需要政府干预。( )
判断题
2023-05-19 18:46:08
0
13
A.对
B.错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科目:
政府经济学
学科:
未分类
感兴趣题目
转变政府经济职能要求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以( )的思想为根本理念,以提供私人、社会不愿意提供或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为主要职能。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的是( )。
下列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 )
下列属于市场失灵表现的是( )
(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上述政策选择属于( )。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不完整性,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
与自由竞争相比,在垄断条件下,产量大于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时的产量,而价格低于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时的价格。( )
为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就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制定实施有关法律制度,要求交易双方公开公平竞争、等价交换所需的信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
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政府运用的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 )。
相关题目
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 )。
练习2(单选):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 )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
练习1(多选):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 )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
在西方,公民参与的具体途径包括( )。
练习1(判断):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的身份意味着参政的权利。( )
练习2(单选):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练习1(多选):政策的导向是( )的导向。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
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
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
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
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 )
这里可作为广告区域
专业远程教育题库
微信扫码关注 无忧题库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