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目
学科
试卷
登入
注册
首页
题目
详情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 )。
多选题
2023-05-19 14:19:33
0
34
A.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
B.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程度
C.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D.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科目:
政府经济学
学科:
未分类
感兴趣题目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
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 )的要求。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
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
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 )
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有地区型、依附型和参与型三中类型的是学者( )。
(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
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 )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
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
相关题目
练习2(单选):自上而下模式是以( )为基础的。
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
美国学者罗杰·科布的政策议程模型分为( )
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
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 )
练习1(判断):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从而导致环境的改善和重塑。( )
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
在我国,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 )。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
“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最早提出的。
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 )出版作为标志。
( )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笔跨国所得征税,就出现了国际税收问题,而承担纳税义务的人被称为跨国纳税人。( )
这里可作为广告区域
专业远程教育题库
微信扫码关注 无忧题库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