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目
学科
试卷
登入
注册
首页
题目
详情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在海南省建立经济特区的决议( )。
判断题
2023-05-23 21:32:21
0
32
A.对
B.错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科:
未分类
感兴趣题目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国开始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城市开始( )。
小康,即“温饱有余,富裕不足”。邓小平说:“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 )。
1987年,邓小平完整地提出了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第一步是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会见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观点,他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1987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并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初步总结经验教训后,认识到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
1978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正下方赫然刊登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
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前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苏争霸,美国到处挥舞“核大棒”的严峻国际局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增强我国国防力量。“两弹一星”不包括( )。
《论十大关系》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第五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前五条实际上讲的是( )。
以下哪篇文章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相关题目
练习1(判断):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 )
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 )。
练习1(多选):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 )
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 )
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 )
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有地区型、依附型和参与型三中类型的是学者( )。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
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
(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 )
我国预算年度是( )。
下列不属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原则的是( )。
政府预算具有( )的特征。
货币政策相较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
这里可作为广告区域
专业远程教育题库
微信扫码关注 无忧题库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