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目
学科
试卷
登入
注册
首页
题目
详情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在海南省建立经济特区的决议( )。
判断题
2023-05-23 21:32:21
0
15
A.对
B.错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科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科:
未分类
感兴趣题目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国开始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城市开始( )。
小康,即“温饱有余,富裕不足”。邓小平说:“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 )。
1987年,邓小平完整地提出了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第一步是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会见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观点,他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1987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并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初步总结经验教训后,认识到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
1978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正下方赫然刊登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
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前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苏争霸,美国到处挥舞“核大棒”的严峻国际局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增强我国国防力量。“两弹一星”不包括( )。
《论十大关系》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第五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前五条实际上讲的是( )。
以下哪篇文章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相关题目
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 )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 )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练习2(多选):美国学者罗杰•科布的政策议程模型分为( )
练习3(判断):公共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
练习2(单选):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
练习2(多选):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
“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最早提出的。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练习1(单选):公共政策是(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笔跨国所得征税,就出现了国际税收问题,而承担纳税义务的人被称为跨国纳税人。( )
这里可作为广告区域
专业远程教育题库
微信扫码关注 无忧题库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