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题目详情

“比翼鸟”和“连理枝”的修辞幻象的生成,都是从()发生,并且在视觉经验领域完成的。

单选题
2018-10-11 23:01:25
0355
 A.听觉表象
 B.心理表象
 C.视觉表象
 D.触觉表象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科目:广义修辞学简纲
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感兴趣题目
1963年,张弓先生的____出版,标志着这一时期中国修辞学研究引人注目的成就和理论制高点。
汉字“家”是一个意蕴丰厚的原型语象,它的“从宀从豕”的模块造型,直观地再现了农业社会主体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
不同的接受者,对同一修辞话语的理解,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意义实现方式。()
接收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审美体验和审 美视野中接受同一对象,接受者透过言 语形式,跟表达者进行超越时空的交谈。
“三”和“五”作为原型数字进入修辞话语,有一个演变过程,演变轨迹为:神灵数字→模式数字→祥瑞数字。()
不同的接受者个人,在本质上都是社会的人,不同主体的接受活动,无法超越社会通用的物质媒介和社会共同遵守的文化契约,因此,个体性的接受活动,在最终意义上,仍是社会性的。
作为社会化存在的接受者,往往通过修辞接受的方式汇入社会对某种修辞表达的认同,这在人们关于避讳语的接受中体现得很充分。
修辞接受是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确定性则主要通过修辞接受活动中的()表现出来。
西方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专著是()
省略表达是为了压缩或舍弃表达者的“意”。
家,作为一个血缘群体的栖息之所,可以引申出相关的语义系列:定居→安家→自己家的住房。
接受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视野中接受同一对象,接受者透过言语形式,跟表达者进行超越时空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