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题目详情

简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方法。

问答题
2018-08-08 00:05:34
0337
参考答案: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科目: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学科:教育学
感兴趣题目
简述“甲烷的燃烧”实验的操作步骤。
图4是人教社2006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册)124页中“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装置,请你分析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存在什么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画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写出用改进装置进行实验的操作方法,指出改进后装置的优点。
背景资料1,是高中化学教材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需要先收集氯气,然后再进行实验,比较麻烦。某老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其方法和装置见背景资料2问:用背景资料2的装置进行实验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请画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写出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改进装置的优点。
如下图7所示,是高中化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你从理论上分析,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存在什么问题,并对该实验进行改进,画出改进装置,写出改进后装置的操作步骤及改进后的优点。图7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中“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方法见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如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现象。问:请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装置存在什么问题?请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方案,画出改进后的装置,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
请你设计一个不用手触摸,用肉眼就能明显观察到放热的实验装置,来证明“铝与盐酸反应放热”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吸热”。
某学校的学生将两只长短不同的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用收集有CO2的集气瓶往烧杯中倒CO2的方法来探究“CO2熄灭烛火”的实验时,效果始终不好。请你用缺点列举法改进实验的程序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并写出改进后实验的操作步骤,画出实验装置图,写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时,师生们总希望刺鼻NH3的不要扩散到空气里,以免污染环境,损害身体健康。请你用希望列举法改进实验才程序帮这些师生设计一个用于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而又没有污染的实验装置。
某同学受课本的装置(如图4)演示实验(左图)的启发,设计了一个由不太易变形的矿泉水瓶与烧瓶组成的简易装置(右图),以方便、快速做喷泉的 实验,但实际操作中发现喷泉稍有产生不久即停止。图4(1)请指出右图装置的设计缺陷。(2)如何改进这一装置? 简述改进后的引发上喷的最简
在下图3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Fe(OH)2白色沉淀。图3问:①试管I和试管II里分别加入的试剂是什么?②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和中加入试剂后,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某校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而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加热和固定装置已略去,图2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个半空的注射器。问:①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什么?为达此目的应如何操作?②装置E和F的作用是什么?在完成①的操作后,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产生的气体是NO?
已知氨气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纯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图1是某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备氮化镁的实验方案,图中夹持及加热仪器没有画出。问:(1)装置C、E的作用分别是?(2)该实验完成后,能否得到纯净的氮化镁 (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 。若不能,应怎样改进该装置图才能得到纯净的氮化镁(若能,此问不需回答)。(3)为了得到纯净的氮化镁,必须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怎样操作才能排尽空气?
相关题目
幼儿园投掷活动指导要点包括()。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提出了他的第一个智力量表,这被看作是学前教育测验的开端。
人的心理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所以我们应当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杜威(JohnDewey)则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教育的带路人。
科学化管理原理包括()。
作为学校,在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其内容包括:()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析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从几个方面进行()。
杜威在其教育哲学中,提出了()的区分问题,这种主张在教育哲学中影响较大。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重要的学习原则包括()。
()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直线性相关并不是所有关联模式中的最简单的一种。()
1763年普鲁士公国颁布()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德国各地几乎都实行了义务教育。
这里可作为广告区域
无忧题库

微信扫码关注 无忧题库 公众号